亞洲經貿信息(2023年第5期)
江蘇駐香港經貿代表處 2023年12月13日
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反彈 經濟加速信號強烈
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第三季報52.9,按季升2.9點。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昨表示,GBAI連續兩個季度錄得出乎意料的佳績,反彈速度令人驚喜。該行認為這是強烈信號,表明企業在第二季度受挫之后正在回穩,甚至開始重新加速。展望未來,政府政策刺激措施將是加強和延續復蘇的關鍵。
渣打調查認為,暑假需求旺盛,以及國家早前幾輪政策放寬,對企業營商信心產生了提振作用。劉健恒預測,香港經濟復蘇趨勢持續,今年全年有望增長4.3%,高于政府預測的4%至5%的下限,亦意味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香港經濟增速最少可達5%至6%。城市表現方面,核心城市廣州和深圳在現狀指數表現較佳,受惠于內地恢復通關提振。所有城市和行業的預期子指數均在中性線之上。行業方面,“創新和技術”和“零售及批發”的現狀指數居于前列,當中“創新和技術”的現狀和預期指數的反彈幅度最大,分別按季升15.1點和6點,而“金融服務”的預期指數也較第二季度有所改善,幾乎與“零售及批發”一樣強勁。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現狀指數進一步分析顯示,8個現狀指數中,有6個按季有所改善,反映反彈的規模全面; “產能利用率”是唯一比上一季度回落且維持在50以下的子指數。按季相比,“生產/銷售”與“新訂單”的升幅最大(皆上升5.4點);兩者與“利潤”同列前三位。這3個子指數比“固定資產投資”和“融資規模”等更能反映當前的業務表現,其表現較佳,進一步支持實際經濟活動已開始復蘇的說法。她續指,預期指數反映企業審慎樂觀,子指數中“利潤”(60.8)、“生產/銷售”(59.9)和“新訂單”(59.4)位居前列,顯示著進入第四季度,這3個子指數的上行勢頭將進一步增強。數據支持先前的預測,即內地今年將可實現其5%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標。不過,“原材料庫存”(52.4)和“融資規模”(51)不但表現欠佳,而且低于相應的現狀子指數(分別為53.1和51.9),與“固定資產投資”(53.0)位列最后三位。鑒于這3個子指數通常是反映長期商業信心的較佳指標,三者表現欠佳則是提醒進入2024年,商業信心要全面恢復到疫情前的強勁水平,仍會面臨挑戰,因為結構性(例如房地產市場疲弱)和外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范婉兒又指,第三季度的信貸現狀指數(48.9,之前為49.3)和預期指數(50.9,之前為51.6)均轉差。但當中“銀行融資成本”現狀和預期子指數均較上一季度略有改善,反映了近期降低企業借貸成本的政策措施,包括6月和8月的減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寬松政策迄今未能使其他信貸子指數上升。與上一季度相比,“非銀行融資成本”和“銀行對于借貸的態度”的現狀指數跌幅最大(分別跌3.9點和2.4點)。兩者的預期指數表現也比較一般,其中“非銀行融資成本”為44.6(低于現狀指數的45.6;指數低于50意味著成本上升),排在末位,而“銀行對于借貸的態度”在子指數中跌幅最大(跌4.1點),降至50.8。在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沒有快速改善的情況下,渣打認為,還有進一步放寬的空間,并估計人民銀行將分別在本季度和明年首季度再次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每次10個基點。該行也預計,存款準備金率將于明年首季再次下調25個基點,以為未來信貸增長創造充足的流動性。
此外,渣打亦指出,現金流方面的情況同樣好壞參半,先前提到的短期業務表現改善,并未轉化為更佳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現狀指數維持在48.9不變,預期指數降至54.7,下跌1.9點)。“盈余現金”的預期指數也從60.0下降至58.1,但現狀指數則從先前的51.2提高至54.3;最重要的是,“盈余現金”的現狀和預期子指數仍然遠高于其他子指數,顯示目前現金流壓力不大。這也解釋了之前提到的整體融資需求疲弱情況。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行動綱領
特區政府近日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行動綱領”,提出區內可提供超過50萬個新住宅單位,并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行政長官李家超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表示,相信發展局會就元朗、天水圍等不同地區,在北部都會區發展行動綱領中有不同規劃部署,提供的住戶單位會分布區內不同地方。北部都會區是按實際需要規劃,在空間布置以及整體生活配套方面會發展更好。
他強調,希望北部都會區是一個宜居的地方,亦有令產業良好發展的整體規劃。他指出,北部都會區居民,可以區內就業,因此在規劃方面有產業導向,符合現代規劃,居民整體生活也更方便,期望區內新增的職位向高增值發展,通過這些就業職位,令市民收入可以提升。
對于區內會預留土地建設大學或專上學院,李家超說,教育界歡迎有關政策方向,政府希望將香港建造成為國際專上教育中心,相信在招生方面會越來越多,在整個過程中會提升教育質量,也會令本地學生受惠。
香港前9個月零售額重返疫情前高位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11月1日公布,今年前9個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估計升18.6%,總銷貨數量升16.5%,網上銷售值跌2.3%
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估計為318億港元,按年升13%。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按年升27.3%;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銷貨價值升16.5%;服裝銷貨價值升41.5%;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升50.6%;中藥銷貨價值升14%。汽車及汽車零件銷貨價值跌25.1%;燃料銷貨價值跌19.2%。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分析,與去年相比,零售業總銷貨數量錄得雙位數增長,整體而言表現不錯,已經重返疫情前高位。
四、香港研究“一簽多行”方便外商往返內地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向外國商會及領事介紹施政報告時提到,會向內地部門爭取進一步簡化在港工作外國人進入內地的手續。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近日出席一個電臺節目時表示,正研究以“一簽多行”等方式,方便外商多次往返內地,無須每次申請,以推動商貿發展。
丘應樺指出,外國商人來港時間一般很短,而申請到內地簽證需要一定時間,如果來港數天的話,每進出一次內地都要再申請,未必很方便,所以希望能進出多次。他表示,相關政策并非商經局負責,但他已經將商界意見交予相關政策局考慮。
被問到商經局的績效指標中哪些最具挑戰性,丘應樺表示,三年內要尋找1100間企業到港落戶的績效指標最具挑戰,因為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及全球經濟等影響。但今年可以完成指標,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00間企業到港,下一步除了內地市場外,亦會接觸歐美、中東和東盟企業,并爭取與更多經濟體簽署自貿和投資協議。
積極推動內地與香港的醫療交流合作
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率領代表團赴北京訪問,先后拜訪了國家衛健委、國家海關總署和中華醫學會,借此向內地官員介紹香港多項最新醫療政策,以持續深化與內地在醫療衛生方面的交流、落實《施政報告》內多項與內地合作的相關措施。
盧寵茂表示,香港的醫療系統一直與時俱進、善用科技、變革求新。同時,特區政府亦會繼續充分發揮香港在醫療衛生方面的優勢,發展醫療創新樞紐,并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創新及合作,攜手共建“健康香港”,融入國家“健康中國”策略,為大灣區建設以至國家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久經考驗 穩如磐石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金融街論壇年會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久經考驗仍然穩如磐石,金融市場具有寬裕緩沖和強大抗震力、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港交所的交易結算活動一直順暢,證券市場持倉情況沒有異常。
陳茂波指出,港匯保持暢順有序,聯系匯率制度擁有超過4100億美元外匯資產,相當于本港貨幣基礎1.7倍,能有效維持香港貨幣穩定,認為市場對香港充滿信心。
陳茂波稱,香港資金進出自由,到目前未見任何異樣,政府一直與金融監管機構持續監測是否出現系統性風險,有需要時將會果斷應對。
他強調,香港金融安全、金融業穩健發展是政府首要任務,金融監管機構亦有就不同可能出現場景提前預備預案以作應對,并對相關業界進行定期和不定期實地審查和壓力測試,確保金融體系每個環節都有足夠能力,應對各類可能發生的情況。
陳茂波還提到,香港金管局與人民銀行、泰國和阿聯酋的央行進行的貨幣橋項目,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很多先進經濟體都爭相觀察,了解有關發展對往后多貨幣體系國際貿易結算有何影響。
香港要全力發揮好國際化優勢,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志表示,過去幾年,環球地緣政治升溫、利息高企和一些主要經濟體復蘇進程依然不明朗等因素,令企業顧慮經濟前景,投資態度審慎。各主要經濟體能有更多對話交流,以增進了解、管控分歧、促進合作,共同尋求應對挑戰的解決方案,對穩定局勢和推動經濟發展至為關鍵。他重申香港要全力發揮好國際化的優勢,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促進自身發展及貢獻國家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
香港尖沙咀位列全球最昂貴購物地段第三 蟬聯亞太區第一
房地產服務商戴德梁行近日發布《全球主要零售大街》報告,針對全球主要城市頂級零售街區進行考察和分析,報告指出,香港尖沙咀位列全球第三最昂貴購物地段,美國紐約第五大道和意大利米蘭蒙特拿破侖大街分別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二,英國倫敦的新邦德街全球排名第四,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全球排名第五。此外,香港尖沙咀繼續蟬聯亞太區最昂貴購物地段,銅鑼灣和中環則分別在亞太區排名第二和第八。
報告稱,全球租金平均同比上漲4.8%。亞太區增長最為強勁,錄得5.3%升幅,美洲和歐洲則分別升5.2%和4.2%。盡管租金增長相對強勁,但租金漲幅普遍不及通脹峰值水平,縱觀全球,55%的零售市場租金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其中歐洲:70%,亞太地區:51%,美洲:31%)。
在亞太區,以香港和東京的零售街區最為昂貴,在前八名中占據了六席。當中,香港尖沙咀(主要街區商店)以每年每平方呎1493美元位居亞太區第一、全球第三,銅鑼灣(主要街區商店)以每年每平方呎1374美元緊隨其后。另外,東京銀座以每年每平方呎912美元位列亞太區第三,而東京的表參道則以每年每平方呎798美元位居第四。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商鋪代理及管理服務主管林應威表示,盡管受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香港一線街鋪的復蘇仍富有韌性,疫情期間的低基數使其租金具增長空間,令香港在是次2023年亞太區零售大街排名前十名中占有三席。迄今零售市場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娛樂零售、健康元素和體驗式消費的概念,這些都將有助零售業推動鋪面升級及驅動租金重新上漲。
英國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宣布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
英國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11月24日在香港特區政府總部舉行揭牌儀式,宣布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及創新園。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王磊指,通過今次揭牌,會進一步擴大在香港的研發布局,在香港多做臨床研究,支持國內的新藥在香港和內地獲批后上市,指出香港剛剛加入ICH(人用藥品技術要求國際協調理事會)組織成為觀察員,因此決定在香港加強業務,會用好香港優勢,聯結阿斯利康全球的研發需求。
王磊表示,阿斯利康不能只做營銷,更有責任促進醫藥研發,其非常看中香港兩家世界領先的醫學院,有很多世界級的專家和科研人員,強調香港很多教授都是全世界領先的專家,做了大量研究,發表很多好文章。公司會進一步與香港的專家和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推動香港的科學家參與貢獻研發進程,相信香港不僅僅是金融中心,更有潛力成為重點科研中心,阿斯利康的研發中心和創新園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逐步搬到河套區,未來的研發領域主要集中腫瘤領域、細胞治療和基因編輯等,亦會針對腫瘤、罕見病等研發藥物。
香港出口終結17月連跌 10月份轉升1.4%
香港出口在連跌17個月后終于回升。特區政府統計處近日公布,今年10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升幅,分別上升1.4%和2.6%,兩者皆較市場預期的下跌2.9%及上升2.5%為佳。
不過政府發言人表示,盡管10月份出口貨值按年轉為輕微上升,但整體出口表現依然疲弱,當中輸往歐盟的出口繼續顯著下跌,展望未來,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及金融狀況偏緊,困難的外圍環境短期內將繼續令香港的出口表現受壓。
本港今年10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799億元,按年上升1.4%(9月份為5.3%的按年跌幅),商品進口貨值為4,056億元,按年上升2.6%(9月份為0.4%的按年跌幅),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58億元,相當于商品進口貨值的6.3%。今年10月份與去年同月比較,主要出口市場中,輸往印度升28.6%、越南升15.2%、泰國升13.6%、內地升5.6%。其他輸往新加坡跌26.8%、菲律賓跌18.6%,中國臺灣跌6.5%; 除亞洲的目的地外,輸往荷蘭跌37.1%、英國跌2%;輸往美國則升0.5%。
以今年首十個月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去年同期下跌11%; 商品進口貨值下跌8.6%; 有形貿易逆差3,802億元,相當于商品進口貨值的10%。
貨品類別方面,今年10月份“非鐵金屬”出口貨值增46億元,按年升139.8%,“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增45億元,按年升11.5%,而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減59億元,按年跌3.3%。進口方面,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按年升4.7%,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按年升11.5%。“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按年跌16.1%。
香港采購經理指數11月結束連續4個月下行
標普全球11月香港采購經理指數升至50.1,較10月上升1.2,結束連續4個月下行期,反映香港營商環境轉趨穩定。
本地企業11月新增訂單量連續5個月減少,但跌幅已經收窄。來自內地的新增業務收縮速度亦減慢,但外銷出口由升轉跌。隨著新增訂單跌幅放緩,經營活動收縮速度減慢至4個月最低。企業減少投入品采購量,減幅是連續3個月緊縮期內最低。
企業上月增加人手,就業增長創5月以來最高。投入成本增幅連續兩月升溫,高于長期平均值,主要由于員工成本升幅創8月以來最高。原材料及運輸成本亦上升。
業界對未來12個月產出前景仍然悲觀,但較10月明顯改善,多家受訪企業預期經濟好轉,對銷售增長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