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RCEP經貿產能合作 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以來,我國積極推動RCEP規則對接和貿易投資自由化,利用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的產能優勢深化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也為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注入澎湃動能。我國與RCEP成員國的經貿合作表明,我國強大的優勢產能解決了RCEP國家短缺的消費品供給,增強了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尤其是通過產能合作將我國的優勢產能轉化為發展中國家的優勢產業,助力其建設工業化和信息化現代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合作共贏之路。
以規則對接推動RCEP區域市場高度聯通
RCEP是世界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最具活力和包容性的自貿區,對于維護亞太區域和平發展和經濟繁榮,尤其是促進東盟國家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RCEP區域總人口、GDP總值、貨物貿易額均占全球比重約30%,吸引投資占全球24%。我國是RCEP區域中最大的經濟體,占區域GDP、出口和進口總額分別為60%、49%和42%,占區域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總額分別為36%和25%,成為拉動區域增長的強大引擎。我國積極推進RCEP規則落地實施的同時,以推進RCEP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相融合為戰略目標,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化貿易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我國通過不斷降低關稅水平、推動原產地累積規則、降低貿易投資壁壘、加強國際產業合作等務實舉措,有效促進了RCEP區域的商品、服務及技術、人才、資金、數據等要素自由流動,增進了區域市場一體化和產業鏈供應鏈協作水平,增強了區域市場活力和成員國福利效應,尤其促進了東盟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為區域經濟平衡、普惠、包容性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
RCEP實施以來,我國與各成員國實現了貿易投資創造效應,為成員國創造了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使其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2022年和2023年我國對RCEP成員國貿易額占我國外貿總額比重均超過30%。日本是RCEP成員中享惠進口最多的國家,其中享惠進口額88.5%來源于我國。我國與東盟連續4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對東盟貿易額占對RCEP成員國貿易額的50%。2023年我國與東盟貿易額達6.4萬億元,占我國貿易總額的15.3%。我國為東盟國家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機會,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都是貿易規模或增速位居前列的伙伴。我國對RCEP國家投資也保持強勁增長態勢,2022年投資額達179.6億美元,增長18.9%,總量占比15.4%。特別是東盟成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截至2022年我國對東盟投資額占總量比重達11.4%,主要集中于新加坡、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截至2023年我國在東盟設立企業超過6500家,2023年對東盟投資達155億美元,總量占比12%。
我國以高水平開放推動RCEP區域經濟增長紅利持續釋放,為亞洲持續保持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地位發揮了穩定器和加速器的作用。盡管面臨各種外部環境挑戰,亞洲經濟仍維持較高增速。2024年博鰲亞洲論壇發布報告顯示,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24年亞洲GDP規模占全球比重將達49%,仍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聯合國貿發會議指出,到2025年RCEP關稅減讓將使15個成員國出口增長10%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年至2029年RCEP區域GDP將增長10.9萬億美元,分別是美國、歐盟GDP同期增量的1.4倍、2.6倍。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著力聚焦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等領域打造高水平自貿區,將持續提升我國與東盟的供應鏈協作水平,助力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以貿易創造效應增進RCEP區域供應鏈深度合作
我國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產能優勢發揮了RCEP區域產業鏈中的帶動作用,并構建起與成員國之間穩定的供應鏈關系,有效促進了區域分工體系發展、貿易優勢互補、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我國的優質產品出口不僅滿足了成員國對高端產品和時尚產品的消費需求,促進其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者福利提升,而且為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我國強大的制造業產能增加對RCEP國家的進口,為成員國豐富的礦產資源和中間品出口提供了巨大市場,為其擴大產業規模提供了機遇。
中間品貿易標志著RCEP成員國已經成為我國供應鏈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與RCEP區域的中間品貿易額占我國與RCEP貿易總額60%以上。2022年我國對RCEP區域中間品貿易額為1.3萬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5.9%,占對RCEP貿易額的64.9%,占對全球中間品貿易額的33.8%。2023年我國對RCEP成員國中間品貿易額約為1.2萬億美元。以我國作為進出口來源地計算,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對我國的出口和進口均列本國第一或第二位,說明上述國家與我國已經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供應鏈關系。
我國商品出口促進RCEP成員國的產品結構升級、消費結構升級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我國對RCEP成員國出口以機電產品和中間零部件為主,汽車、手機、通信設備、電子電氣、電信設備、集成電路、電機、機械、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鋼鐵等都是我國出口的優勢產品。2022年我國對RCEP成員國出口的汽車、蓄電池和電子元件分別增長71.6%、50.3%和15%;2023年我國對RCEP成員國出口6.4萬億元,其中裝備制造出口占32.8%,鋰電池、汽車零配件等大幅增長。我國新能源汽車憑借技術領先、性價比高等優勢贏得東盟國家青睞,2022年我國對東盟汽車出口額同比增長48%,占東盟汽車進口的26%。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提升了東盟國家的消費品質和消費者福利,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我國的裝備制造產品、中間零部件出口有效提升了東盟國家的制造業價值鏈水平和商品出口競爭力。我國加強與東盟在新能源和海洋藍色經濟合作,依托技術優勢成為風能、太陽能、海洋裝備的重要提供商,助力東盟國家綠色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制造業產能為RCEP國家產品出口創造了廣闊市場需求。2012年至2022年我國從RCEP成員國進口額由6328億美元增加至9502.9億美元,年均增速達4.2%。我國對RCEP國家進口主要包括機電產品、加工制品、原材料和礦能資源等產品,2022年進口的機電產品、金屬礦及礦砂分別占46.2%和10.4%;2023年進口的能源產品較2021年增長31.2%,占我國能源產品進口的32.4%。我國自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數量占進口總量的63%,自東盟國家進口的主要產品包括礦物產品、賤金屬、塑料橡膠、木漿制品、紡織原料等初級產品及機械器具、儀器儀表等機電產品。這些產品進口增強了RCEP區域資源富集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效應、國民財富效應和就業創造效應,助力其工業現代化體系建設,同時也有效支撐了我國強大的工業體系和制造業產能,提升了區域分工協作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
以國際產能合作助力RCEP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我國與RCEP國家產能合作日益密切。RCEP內多數國家仍處于工業化和信息化初級階段,對我國優勢產能存在巨大需求。東盟是我國制造業對外投資最大目的地,2017年至2021年制造業占我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比重由22.5%增加至42.7%。我國的數字技術、新能源汽車、機械裝備、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家電、鋼鐵、紡織、化工、電力、石化、高鐵等優勢產業不斷加大與東盟投資合作,2023年機械、電子、汽車、化工等行業在東盟設立生產基地達120多個,助力東盟國家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我國企業走出去將先進技術標準等帶入發展中國家。我國對東盟投資合作不僅帶去了優質產能,而且將先進的技術、工藝、標準、管理和服務帶進東盟發展中國家,產生了顯著的技術和知識外溢效應。我國企業通過本土化經營深度融入當地市場,提高了東盟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水平。中老鐵路、雅萬高鐵采用我國自主設計和標準,實現全系統、全生產鏈輸出,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國際交通大動脈。
我國境外產業合作園區結構升級帶動發展中國家形成新質生產力。目前,我國已經在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緬甸等東盟發展中國家建成了一批境外產業園區,這些園區成為當地集聚產業、增加就業、改善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引擎,境外園區由過去的傳統產業轉移到面向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投資,成為東道國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依托。與此同時,我國境外企業更加注重產業和技術雙轉移,在東道國建廠的同時設立研發中心為其提供技術支持,與東道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共同構建開放創新網絡,帶動東道國企業融入全球創新鏈。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